國新辦就文化和旅游助力脫貧攻堅情況舉行發08靠設計品牌活動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15e9853cfd6.6347900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2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李群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游助力脫貧攻堅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游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平面設計非常高興邀請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李群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文化和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羅陳娟女士,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先生,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先生,文化和旅游部財務司負責人周宇先生。

下面,首先請李群先生作介紹。

2020-12-23 14:00:44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 李群: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各位朋友,非常感謝大家對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的關注關心。下面,我把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的情況總體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經過了八年的持續奮斗,我們國家的脫貧攻堅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文化和旅游部也在深入學習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把脫貧攻堅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實。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立足文化和旅游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我重點介紹兩個方面情況:

2020-12-23 14:03:30

李群:

第一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首先,加大了組織保障力度。文化旅游部黨組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論述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和部署落實文化和旅游扶貧工作。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國家旅游局合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我們也按照機構改革要求,及時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并且于2020年對領導小組進行了充實調整。這是組織保障上的。

第二,機制保障。這方面也在不斷加大力度,我們建立了分工協作、監測交流、督促檢查、總結評估這四項工作制度,也印發了《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也出臺了《舞臺背板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行動方案》等規劃方案,從而提高脫貧實效。

第三,資金保障。“十三五”期間,發揮了政府財政投入的主體主導作用,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還有旅游發展基金,共投入了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游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第四,人才保障。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我們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我想,文化和旅游助力脫貧攻堅是一個非常重要方面,要不斷的加強保障。

2020-12-23 14:09:46

李群:

第二方面,發揮文化和旅游獨特優勢,制定一些幫扶政策,實施幫扶項目,從而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在這方面,文化和旅游部主要作這么幾項工作:

首先,在藝術創作和展演方面,發揮好文化藝術在扶志、扶智方面的獨特作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強扶貧題材藝術創作,推薦百余部扶貧主題作品列入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計劃。藝術作品持續投入,創作也開始逐步顯現出了成果。去年,像豫劇《重渡溝》、河北梆子《李保國》都是扶貧題材劇目,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今年,組織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同時,還開展了像“扶貧頌”為主題的美術創作,組織藝術家們深入基層特別是深入基層的貧困地區,通過美術作品來展現脫貧群眾的新生活、新風貌。通過這些創作展演,使貧困群眾們切實受到了鼓舞,激發了脫貧內生動力。

第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我們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縣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目前,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建設已基本全覆蓋。實施“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三大示范性志愿服務項目。像“春雨工程”,就組織了志愿者大約27.56萬模型人,開展活動1700多場,服務群眾2000多萬人次。像開展的“戲曲進鄉村”項目,每年為貧困地區大約1.3萬多個鄉鎮配送約7.8萬場戲曲演出。實施了“中西部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項目,這也為貧困地區基層文化服務點設施的提檔大圖輸出升級發揮了很好作用。通過這些舉措,豐富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我們還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開展了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助力打通宣傳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支持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因為我們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很多,需要以保護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像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湖南省湘西州實施了“讓媽媽回家”計劃,讓很多具有苗繡技藝這方面能力的婦女回家就業,既可以獲得可觀經濟收益,又讓留守兒童和老人得到關愛照顧,按照他們的話說,實現了“守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又養家”。再比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像陜西省榆林市有個村,就是依托“公司+農戶”模式,成立旅游公司承包村集體旅游資源,去年這個村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這個村是典型地通過旅游業發展,由窮村變成一個年收入近600萬元的旅游明星村。關于文化和旅游產業扶貧的情況,一會兒我們相關司局的負責同志還會向各位作進一步的介紹。

在脫貧攻堅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文化和旅游扶貧不僅是在物質上給予場地佈置幫扶,更是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扶觀念、扶信心、扶志氣方面作用明顯,助力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由“等著別人送小康”到“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轉變。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黨的十九屆五場地佈置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和2035年遠景的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繼開幕活動續發揮文旅優勢,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著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好這篇大文章。

我借這個機會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2020-12-23 14:14:31

壽小麗:

謝謝李群副部長。下面就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0-12-23 14:25:18

中國日報記者:

剛才李群副部長談到了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我們知道很多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的富集區,請問通過非遺助力脫貧攻堅方面有哪些舉措?現在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謝謝。

2020-12-23 14:26:19

李群:

謝謝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心和關注,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同志來了,請他回答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2020-12-23 14:26:33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 王晨陽:

謝謝您的提問。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采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區尼木縣設立了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收益群眾達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第二,培養非遺扶貧的帶頭人。激發貧困群眾沈浸式體驗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我們在工作當中,將培育非遺扶貧帶頭人作為工作的重點,加大培訓,明確任務,持續推進,大力宣傳,以點帶面,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涌現出了一批帶貧成效明顯的非遺扶貧帶頭人,呈現出“培訓一個、帶動一片”的良好局面。比攤位設計如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石麗平,她是松桃苗繡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學員,2016年她參加研培計劃的學習以后,以她自己創辦的企業為主體,培養了近1萬多名繡娘,帶動了28個鄉鎮3800名的婦女就業,由于帶貧效果突出,她也榮獲了全國脫貧攻堅的奉獻獎。

第三,拓展非遺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通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關鍵節點。我們積極調動企業、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協同發力,幫助貧困地區銷售非遺的扶貧產品,帶動脫貧攻堅和就業增收。我們在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等重要展會上設立非遺扶貧專區,支持各地利用傳統節日、節慶活動在A級景區、歷史文化街區等開展線下銷售活動,支持各大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多措并舉幫助非遺工坊和相關企業拓展銷售渠道,讓非遺扶貧產品銷得出去,讓貧困人民群眾切實從非遺扶貧中獲益。據統計,非遺購物節當天,各大平臺非遺產品下單數超過300萬筆,銷售非遺產品超過800萬件,成交金額近4億元。

第四,加強宣傳推廣,不斷提升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可見度和影響力。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開展非遺扶貧的主題傳播活動,支持“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的評選、宣傳,舉辦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論壇等活動,對各地非遺扶貧的先進典型進行各種的宣傳和深度報道,用事實和數字說話,用群眾的切身感受說話,體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會營造了關注非遺扶貧的良好互動裝置氛圍。這些宣傳活動對于深入挖掘非遺扶貧優秀實踐案例、宣傳推廣非遺扶貧工作的典型經驗、激發貧困地區的群眾的文化自信、廣泛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扶貧工作中來,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以非遺工坊建設為抓手,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2020-12-23 14:30:49

農民日報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說,發展鄉村旅游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渠道,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民宿、農家樂興起,請問怎樣通過發展旅游產業特別是鄉村旅游,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謝謝。

2020-12-23 14:34:02

李群:

這個問題請文化旅游部資源司的負責同志單鋼新來回答和介紹。

2020-12-23 14:34:15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單鋼新:

謝謝李部長,也謝謝這位記者,謝謝你對我們旅游扶貧工作的關注。文化和旅游部這些年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鄉村旅游所具有的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活力,它的這種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帶動作用,持續加大了精準扶貧的力度。這些年來,我們有深切的體會,鄉村旅游業確實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展場設計我們主要是從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第一,堅持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我們會同國家發改委、扶貧辦先后印發了鄉村旅游扶貧行動計劃、行動方案等多個政策文件。同時我們積極開展全國旅游規劃的公益行動,組織編制了765個旅游扶貧規劃,特別是幫助“三區三州”這些深度貧困地區240個重點村,幫他們編規劃、明確思路,加強資源開發。通過發展旅游,聯通城市和鄉村,連接市民和農民,促進城鄉互動和協調發展。

第二,推廣典型示范,提供發展路徑。我們充分發揮文旅融合優勢,這些年來開展創意下鄉活動,不斷提升鄉村的文化內涵。同時我們總結像習近平總書記去過的貴州的花茂村、湖南十八洞村等這些地方“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旅游精品扶貧模式和優秀案例。特別是倡導各地融合農區、園區和景區,融合生產生態生活,通過優化整合鄉村資源,來有效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通過開展這種對接幫扶,為我們的貧困村發展鄉村旅游、脫貧致富找到了行之可效的方法和路徑。

第三,加強品牌建設,擴大市場影響。發展鄉村旅游扶貧需要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的特色資源,積極打造特色品牌。我們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了全國10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這其中225個都是貧困村,為這些貧困地區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游品牌。特別是今年我們還推出了全國300條各具特色的能讓大家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比如甘肅的田園詩畫民俗風情之旅,像山東的親情沂蒙紅色人文之旅等等。我們還創新推出“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通過組織旅游專列,開展線上線下的推廣活動,切實提升了貧困地區旅游資源和產品的市場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這種活動直接對接市場,直接對接企業,也直接對接客源,能夠有效促進旅游消費、帶動貧困村的綜合效益,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鄉村既成為城里人鄉愁的“棲息地”,也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第四,加強資金保障,改善發展環境。這些貧困地區大多是生態資源富集區,要把這些“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優質資源轉化為“群賢畢至、少長大型公仔咸集”的高質量旅游產品,確實需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近年來,我們會同國家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5億元,支持了656個“三區三州”的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同時我們還協調中國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這些金融機構加大扶貧力度,目前投放貸款將近700億元,有效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推動了這些貧困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

第五,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造血機能。助力脫貧攻堅,鄉村人才建設確實尤為重要,我們在全包裝設計國設立了5個旅游扶貧培訓基地,這些年來,先后辦了38期培訓班,培訓鄉村旅游帶頭人超過8000人次。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還專門開設了鄉村旅游面對面網上的直播課堂,到現在統計下來,累計在線學習超過了65萬人次。通過這些培訓,幫助鄉村的干部群眾開拓視野、更新觀念、了解政策、掌握方法,把扶貧扶志結合起來,增強自信,激發內生動力,讓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近立足一產發展三產,通過鄉村旅游變“輸血”為“造血”,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探索一人形立牌條符合市場規律的、可持續脫貧的惠民、富民之路。

總的來看,這些年旅游扶貧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扶貧模式不斷豐富,在帶動貧困地區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方面都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受到了幫扶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在此,我們特別感謝新聞媒體朋友們,感謝你們對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的關心支持,我們體會正是通過你們的鏡頭,你們的報道,讓許許多多邊遠的山村、鄉村成為廣大游客的向往之地,讓我們看到了大山深處的桃花源,也讓當地的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紅利,真的要感謝你們。下一步,我們也將繼續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作出新的貢獻。謝謝。

2020-12-23 14:38:32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知道,從脫貧到致富,一方面需要改善生活條件,另外一方面精神和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很重要的,而文化藝術恰恰有這種凝聚力量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我的問題是,如何利用文化藝術來激發這種脫貧內生動力,同時推動扶貧和扶志同向發力?謝謝。

2020-12-23 14:45:55

李群:

非常感謝您對文化藝術在脫貧攻堅中作用的關心和關注。剛才,我在開場介紹中也談到扶貧與扶志、扶智的結合,扶貧和扶志可以非常有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活力。這也是我們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的一個非常顯著特點,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舉措。只有把扶貧和扶志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從2018年由國務院扶貧辦牽頭,會同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個部門專門印發了《關于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通過這樣一個行動,對扶貧扶志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激勵引導群眾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讓群眾看到身邊的榜樣,激發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這幾年,文化和旅游部非常注重鼓勵各級藝術院團還有文藝單位,圍繞脫貧攻堅主題開展藝術創作,特別是對脫貧攻堅戰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典型經驗、突出事跡,都選定一些題材,統籌推進扶貧題材的創作工作。這幾年涌現出了一些好的作品,像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馬向陽下鄉記》、秦腔《家園》、彩調劇《新劉三姐》、呂劇《一號村臺》、黃梅戲《鴨兒嫂》,講述了一個村里的婦女靠養鴨來致富的故事,我們的藝術工作者就記錄下來,用黃梅戲的形式展示在舞臺上,還有歌舞劇《大地頌歌》,主要反映湖南十八洞村的脫貧變遷故事,還有美術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確實有一批這樣好的舞臺劇和美術作品,像我剛才介紹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就是以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的感人事跡為主線,生動謳歌了青年共產黨員奉獻自我的初心和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扶貧戰線上,還有許許多多像黃文秀同志這樣的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典型人物,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被他們的事跡、精神深深感動,紛紛到一線去創作采風,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講述著他們扶貧的故事,充分發揮藝術作品鼓舞人、感染人的獨特作用,用藝術形式展現脫貧攻堅戰線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說,用榜樣的力量鼓舞貧困群眾的信心和斗志,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今年的10月-12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國務院扶貧辦共同主辦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這幾年創作的舞臺劇,今年我們搞了一次集中展演,參演了67部舞臺藝術作品,涵蓋了戲曲、話劇、歌劇、舞劇、音樂會等多種舞臺藝術形式,具有比較好的思想性、藝術性,也有很好的觀賞性。現在已經演了52場,有10萬觀眾進行了觀看,特別是面對今年疫情,我們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線上觀看脫貧展演的觀眾突破了1億人次。

另外,美術創作單位也聚焦扶貧主題,展現脫貧感人事跡和英雄人物,以創作和展覽等形式不斷助力脫貧攻堅。各地的文藝工作者還創作了一批扶貧題材的小戲小品。我剛才介紹的都是比較大的道具製作舞臺劇,各地也因地制宜創作了一些很接地氣的小戲小品,像邵陽的花鼓小戲《蜜桔紅了》、柳子戲《村長就是一根筋》、小品《網紅村長》等,都是講述扶貧故事,大力弘揚了“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干有方向,形成自力更生、脫貧光榮這樣的鮮明導向。這是這位記者朋友所關心的,從脫貧到致富需要物質環境,更需要觀念的轉變。

在扶貧扶志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將持續發力,做好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銜接轉變這篇重要文章。謝謝。

2020-12-23 14:46:41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文化和旅游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在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貧困群眾致富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的問題是,請問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文化和旅游扶貧方面作了哪些具體的工作?謝謝。

2020-12-23 14:48:44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 羅陳娟: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十三五”時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以補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短板為重點,以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為抓手,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的相關工作,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重點從四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第一,出臺政策措施,推動文旅發展“思路”轉化為脫貧致富“出路”。牽頭編制了《“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指導的意見》,積極推動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發展。同時,大力實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通過支持重點景區景點的建設,帶動貧困地區鄉村旅游發展,以及貧困群眾的就近就業。

第二,加大資金投入,推動扶貧開發“力度”轉化為民生改善“溫度”。“十三五”時期,我們通過組織實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累計安排了中央預算內投入284億元,支持新聞出版廣電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210個,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項目848個,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191個,顯著提升了貧困地區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較好改善了廣大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條件。在切實保障貧困地區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的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文化和旅游惠民、富民的作用。

第三,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綠水青山“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我們會同文化和旅游部印發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改善了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條件,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積極開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創建工作,我們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會同文旅部,認定了1000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通過政策扶持、宣傳推廣、人才培訓等舉措,推動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編輯出版了《全國鄉村旅游發展典型案例匯編》,總結提煉鄉村旅游典型經驗、創新模式,并且宣傳推介,充分發揮了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

第四,深耕紅色旅游,推動紅色文化“魅力”轉化為鄉村發展“活力”。我們報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