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张萍 浙江日报评论员
马刚 贵州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春节期间,全国多地举办村晚,既抓住传统乡风乡韵的“村”味、地方特色的“土”味,又让其焕发时代光彩、符合现代审美,受到广泛关注。村晚如何做到“土”得原汁原味、“潮”得让人“上头”?
张萍:今年春节,浙江各地线上线下累计举办村晚1.2万余场次。村晚受欢分享迎,一是因为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渔民、茶农、村嫂轮番上阵,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当主角、做“民星”;二是因为紧跟时代、传承创新,非遗民俗、地方戏曲、歌舞小品精彩纷呈九宮格,演今日乡情、说当下村事,比如民族乐器与流行说唱的碰撞,唱出了海岛渔民的乐观与拼搏。
马刚:贵州村晚更是打破了村的空间界限。有的将火车化身展示会场、移动集市、百姓舞台,新春祝福随着车轮滚滚传开;有的以村超赛场为舞台,运用特色节目表演、视频短片、互动访谈等形式,充分展现喜庆祥和的苗乡侗寨新画卷。村晚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更显发展魂,谱写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乐章。
周珊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一段时间以来,“村BA”、村超、村晚等“村”字头文化活动持续火热的密码是什么?
马刚:一个“村”字,点透了贵州乡村文化活动“火”的秘诀。从文化肌理中找答案,乡村文化活动才有蓬勃生命力;呵护和培育群众热情,乡村文化活动才有持久创造力。越来越好的小康生活,是群众追求更宽广精神世界、更积极精神风貌的底气。村里的球赛村民做主,政府部门在协调、服务、保障上下功夫,正确处理好“群众主体”和“政府作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所以乡村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张萍:“村”字头文化活动除了体现地方特色外,九宮格还要释放情感张力。今年浙江各地最受欢迎的节目当属舞龙,柯桥福龙、平湖九彩龙、奉化布龙、开化香火草龙、萧山河上板龙……舞出了中国年的精气神,引发了情感共鸣。当然,把热力值转化为人气值,还要从文化空间、产业空间多层次拓展深度、提升吸引力,有意识地将当地资源禀赋和文旅趋势结合,更好承载起观众游客的热情和向往。
周珊珊: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村”字头文化活动像一扇窗口,让更多乡村风土人情被看见、被发掘。当地在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有何好经验好做法?怎样达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强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效果?
马刚:火爆全网的“村BA”、村超,如今已经成为贵州顶流文化IP,既是群众乐聚會子又是增收路子。在赛场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小吃摊,卷粉、冰粉、折耳根凉拌面等各色小吃引得游客纷纷扫码购买。“村”字头活动还让周边不少村寨吃到了红利。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榕江县、台江县累计吸引游客超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50亿元。可见,以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加强文体互促、体旅融合,线上流量就能转化为发展增量。
张萍:乡村文化活动如何既有看头又有赚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议题。浙江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各地的乡村文化实践与强村富民行动始终紧密结合。譬如在首批“全国篮球城市”之一的诸暨市,去年夏天681场“村BA”场场火爆。8天时间内,当地打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夜经济小镇吸引客流日均近3万人次,带动创业就业近2000人。
周珊珊:如今,音乐、美术、戏剧、手工艺、创意设计等不少领域,都把实践的舞台放到乡村。抓住机遇,做好做活“村”字头文章,才能更好满足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精气神。
张萍:“艺术+乡村”的文化实践,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需要让乡村成为艺术焕发生命力的新场域,让艺术成为助力未来乡村图景的新载体。之江大地上,一批批“书法村”“国乐乡村”“摄影艺术乡村”“传统戏剧特色村”,正接力讲述艺术与乡村的相互成就,带动乡村建设者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融合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艺术的催化可以加速如诗如画、各美其美的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之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源头活水1對1教學。
马刚:有这样一幕为网友津津乐道:去年7月1日,村超中场休息时,汉、侗双语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引发全场5万名观众大合唱。现代足球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表达,接地气也有感染力。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广袤乡土无数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生动故事,是文艺创作的丰富宝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厚源泉。
發佈留言